“七夕”加上附带一个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,让七夕节具有一个传奇的神话色彩,被越来越多的人追捧。
这样浪漫的节日很容易激起单身者对爱情的向往。
然而,有项统计却显示,情人节当天的分手率是平常的2.5倍!
为什么情人节分手率是平时的2.5倍?
社会心理学研究者提出了两种假设:
1、煽动假说:
情人节是一种“社会比较性”的节日。这几天之中,你会发现周围的情侣都在亲密地秀恩爱,或依偎在一起,或互赠节日礼物。
一比,你会觉得自己的另一半不够体贴、不够了解你、准备的礼物也不讨你喜欢。心理会产生落差,不禁怀疑:他真的爱我吗?他是不是变了?
2、催化假说:
情人节会催化情侣间的矛盾。情侣间的感情,本来就会随着冲突、信念和了解的加深而产生起伏。
本就幸福稳定的关系,受情人节影响不大,真正该小心的是那些原本就岌岌可危、充斥着许多不满和委屈的关系。
情人节会成为一个情绪集中爆发点,外界稍加催化就会爆发。
2005年1月,《时代周刊》发布了一个封面故事,报道了当时重要的新领域:“幸福科学”。
其中的研究表明,亲密关系的存在是我们健康、长寿和幸福的秘诀。
比如,结了婚的男人会比同龄未婚的男人平均多活七年左右。而结了婚的女人寿命也会提高两年。
从另一个角度看,其实婚姻对男人眷顾更多,全世界愁婚姻的不应该是女性,而应该是男性才对。
相对而言,对于女人来讲,靠自己的魅力和奋斗精神,同样可以独自精彩。
那么问题就来了,渴望亲密关系的人怎么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她/他?我们如何才能建立更亲密、稳定、有意义的社会关系呢?
社会心理学经过长达60多年的研究,已经发现了一些特别重要的社交技巧和原则,可以帮我们获得更良好的亲密关系。
美好的爱情不是奇迹
心理学36问让陌生人坠入爱河
美国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,心理学家阿瑟·亚伦(Arthur Aron)等人从1997 年研究至今发现:
两个陌生人之间的关系,可以通过询问彼此36个问题而快速升温,甚至坠入爱河。
这项研究的初衷,本来是为了让大学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和有爱,结果非常多大学生却因为参加这项实验而闪电般地相爱了。
然而,鼎鼎大名的科普频道AsapScience不信这个邪,于是他们找来俩人做了这个实验。
男生叫Cam,24岁。女生叫Emily,22岁。他们是实验前,完全不认识对方的两个陌生人。
然后俩人开始做实验,刚开始Emily 和 Cam 的表情是这样滴:
问到20多题时,俩人脸上都开始浮现明显笑意,Cam开始含情脉脉,而Emily开始变得害羞起来:
问完问题之后,彼此对视4分钟:
访谈结束后,他俩已经开始光明正大地眉来眼去:
并且他们最后还赤裸裸地表示,两个人从此会相亲相爱。然后,从录制节目到节目播出的期间,他们居然已经约会了两次。
估计很多人看到这里的表情是:
完全不可思议!
我们心目中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爱情,居然如此轻易地就在实验里发生了,而且当事人对此均深信不疑。
快速坠入爱河36问
现在就为大家揭晓答案吧:
首先,约定双方在空闲的时间见面,因为回答全部36个问题可能需要45分钟-65分钟的时间。
然后,坐下来,回答三组(共36个)问题。每次,两人关于同一个问题先后依次回答。
最后,所有问题问答完之后,对视4分钟。
其实这个研究和理论的核心是:共同的脆弱能促进亲近感。
研究者们称:“同伴之间发展亲密关系的关键模式,在于持续、逐步升级、相互且个人化的自我袒露。”
允许自己与另一个人共享脆弱可能非常困难,而这个提问练习能够迫使你突破这一点。
看来,相爱的确并不那么困难,只要你用心寻找和不断尝试,所谓的缘份并非遥不可及。
而真正困难的是,如何长久地相爱与和谐地相处。
爱情需要学习,世界上没有完美情人,只有相互理解和契合的彼此。
爱是一种能力,需要不断的学习,其实只要彼此能够相互理解、包容,就是完美的爱情。
两个人要建立良好的爱情关系,除了外貌、性格、爱好等双方互相吸引的条件以外,更需要的是双方都有为建立和维持恋爱关系作出努力的意愿。
一段感情,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付出才能开花结果。
希望你可以带着对爱的希望,耐下心来,寻得真爱。